《美国工厂》:劳资矛盾外壳下的文化冲突
有人说《美国工厂》宣传的最大噱头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担任其制片人,这事实上是对影片内容的一种诋毁。这部由Netflix原创,于2019年1月25日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并最终斩获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的社会纪录片,讲述了中国汽车玻璃制造业大亨曹德旺进军美国制造业市场其背后的故事。我们应该看到其劳资矛盾外壳包裹下隐含着的文化冲突内核。
影片内容简介
全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讲述了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办了福耀玻璃美国工厂。随后,美国工人纷纷到集团参观,并且略重笔墨地讲述了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的交往。最后,讲述了本片的重点:“工会”问题所带来的工厂运营中的种种矛盾。
影片开头,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郊莫兰的通用汽车工厂于2008年下半年停产。工人们在厂区聚集,主持人向在场的群众说道:“情况十分严重,比你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失落的人们向神明祈祷,感谢神明赐予他们的阳光和寒冷的空气,并且祈求神明给予他们指引。主持人说:“我以在这里辛苦奉献的工人为傲,他们是最棒的工人,他们尽职尽责。”事实尽是如此吗?
六年后,来自遥远的东方——中国的商人曹德旺给这一地区的工人带来了希望。曹德旺买下了这片厂区,将来自福建省福清市的熟练工人带到美国,并且雇佣当地人,教会他们制作挡风玻璃的工艺方法。一切似乎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双方相处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两个国家的工人们迅速发展了友谊,一位美国工人邀请来自中国的客人在自己家度过圣诞节。
然而,很快矛盾出现了。中方管理者认为美国工人懒散无纪律,而美方则认为中方“不尊重人”、“不遵守安全规范”,作为例子便是在之前安全工作15年的工人,在福耀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安全事故导致其轻度残疾。议员们认为集团必须加入工会来保障工人们的薪资和福利。曹德旺本人态度非常明确:欧美的工会制度已经不适合制造业的发展,美国制造业的衰败就是由工会引起。如果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最终,在是否组建工会的公投中,反对派以压倒的优势胜出。
劳资矛盾的外壳
毫无疑问的是,这部纪录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持有不同立场的人们在这部纪录片中能看出不同的观点。观众的浅层思考认为,这是一部展现劳资矛盾的片子。影片展现了美国工人的种种抱怨,缘起皆是因福耀集团的“中国模式”下带来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感受到集团的“不尊重人”。他们的工作环境并不安全舒适,甚至没有足够的护具。他们的工作并不快乐。他们强烈要求组建工会。中方无奈,他们将部分美国工人代表带回中国,体会中国的文化和公司的工作。原意是让他们看到中国人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的高效率。尽管有美国工人也认为,“美国员工就是太懒了”,可是大部分美国工人仍然不能够理解中国人的“逆来顺受”。
劳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是如此的不可调和,这直接导致了影片中美国工人的消极态度和组建工会的强烈需求,也导致了工厂长期的亏损。尽管在最终双方分歧终于消失,企业恢复盈利,但是这种劳资矛盾相信并不是跨国企业中的个例。
文化冲突的内核
深层次来看,这部影片呈现的中美双方工人的工作态度实际上代表了中美双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信奉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传统劳动观念,并且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美国人的人权观念带来了他们“既要安全舒服生产,又要高薪福利”的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全球化到来导致的文明冲突是否可以真正消弭?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到,文明的冲突将会是未来这个地球上所有人类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他认为,冲突的基本根源将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全球化让人类享受到了物质生活中的种种便利,而到了高度相融的阶段之时,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乃至生活习惯之中存在着差异,价值观的不同使得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导演在奥斯卡的获奖致辞中说道:“我们的故事发生在俄亥俄州和中国,但实际上也可以发生在其它任何地方。如今,工人们的境遇变得越来越难。我们相信,如果世界各地的工人能团结起来,情况会好转。”并且用普通话说“谢谢曹德旺”。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纪录片人去呈现,并且去寻找那些消除这些问题的方式。无需多言,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当代纪录片人也一直在路上。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融媒体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将于2月3日起在CCTV-9播出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李昊